天官在古代中国有多重含义,主要包括:
官名
在《周礼》中,天官是六官之首,总御百官。唐代武后光宅元年曾改吏部为天官,后世亦称吏部为天官。吏部尚书也称为吏部天官,而其他部的尚书如刑部尚书也可称为天官。
道教中的天神
天官是古代中国神话中的天神,即上元一品赐福天官紫微大帝,隶属玉清境,是道教中三官大帝之一。天官由青黄白三气结成,总主诸天帝王。每逢正月十五日,天官即下人间,校定人之罪福,称为“天官赐福”。
星相学术语
天官是中国古代星相学术语,紫微斗数中最重要的支派之一。通过人出生的年、月、日、时确定十二宫的位置,构成命盘,结合各宫的星群组合和周易干支理论,来预测一个人的命运、吉凶祸福。
天文学名词
天官也指天文中的星官,即由若干颗恒星组成的组合,用地上的一种事物命名。这一组恒星称为一个星官,简称一官。
其他含义
天官还可以借指吏部尚书,或泛指百官、官职、天文、天象等。在道教中,天官还指天、地、水三神之一,即上元一品赐福天官紫微大帝。
总结:
天官这个词汇在古代中国具有多种含义,既指官名,也指神话中的天神,还是星相学术语和天文学名词。不同的文献和时代,天官的具体含义有所不同,但都与天空、官职和神话传说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