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的安全配置主要分为两大类:主动安全配置和被动安全配置。
主动安全配置
主动安全配置旨在预防事故发生,提高驾驶时的安全性。
ABS(防抱死制动系统):提高制动时的稳定性,防止车轮在紧急制动时锁死。
EBD(电子制动力分配系统):自动调节前后轴的制动力分配,配合ABS提高制动稳定性。
TCS(牵引力控制系统):防止车轮打滑,提高加速和爬坡能力。
ESP(电子稳定程序):控制驱动轮和从动轮,避免车辆失控甩尾或转向不足。
VSA(车辆稳定辅助系统)、 VSC(车辆稳定控制系统):类似ESP,帮助车辆在紧急变线时维持稳定性。
刹车优先系统:在刹车和转向冲突时,优先保证刹车响应。
被动安全配置
被动安全配置在事故发生后减少乘员伤害。
安全气囊(SRS):包括正面气囊、侧气囊和头部侧安全气帘,在碰撞时迅速充气保护乘员。
高强度车身结构:设计用于在发生碰撞时保护乘员舱不变形,减少乘员压力。
安全带:三点式安全带,在碰撞时防止乘员二次碰撞受伤。
安全玻璃:增强玻璃的强度,减少因玻璃破碎造成的伤害。
高位刹车灯:提高车辆在紧急情况下的可见性。
可溃缩车身设计:在发生碰撞时吸收能量,减少对乘员的冲击。
车门防撞杆:增强车门在碰撞时的结构强度。
车窗防夹功能:防止车窗关闭时夹伤乘员,特别是儿童。
后排车窗锁:防止后排乘员在无人看管时操作车窗。
后排儿童安全锁:防止儿童在车内误开车门。
儿童安全座椅:为儿童提供专门的安全保护,不适用于成人。
其他安全特性
胎压监测:实时监测轮胎气压,防止因胎压异常导致的交通事故。
选择汽车时,除了考虑安全配置,还应考虑车辆的整体安全性能,包括碰撞测试结果、安全评级等。安全配置的完整性和质量是评价一辆车安全性的重要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