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翁号
共翁号 > 科普 > 1米有多长教案

1米有多长教案

原创2025-06-21 00:40:13

《1米有多长》教案

教学目标

1. 认识长度度量单位“米”及米的符号“m”,掌握米与厘米的换算关系。

2. 通过摆一摆、测量长度、感知1米有多长等活动,提高观察、推理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米的认识。

难点:长度单位的正确使用。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创设去动物园看动物的情境,规定身高1米以上要买票。

提问学生:1米有多长?引出课题。

讲解新知

给学生1米长的木条和1厘米长的小木条,设置学生活动:拼一拼,看看多少个1厘米的小木条能凑够1米。

预设学生得出需要100根小木条。

教师通过提问100根小木条的长度引导学会得出:1米=100厘米。

讲解测量物体长度可以用“米”作单位,米的符号为“m”。

提问学生:1米有多长?可以如何测量呢?设置学生小组讨论。

预设学生讨论得出:可以用教室内的身高贴纸看看1米有多长;可以用拃测量,看看1米有几拃;可以看1米大约有几个一步长。

课堂练习

想一想,填“厘米”还是“米”?

门高约2____。

一拃长约15____。

黄瓜长约20____。

橡皮长约3____。

李老师身高约175____。

树高约10____。

教学资源

课件

米尺

1米长的红绸带

100根1厘米的小棒

卷尺

教法学法

演示法

动手操作

教学反思

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理解米的长度。

通过小组合作和动手操作,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掌握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课后作业

学生回家选择一些物体量一量长度,并把测量结果记录下来。

---

以上教案设计旨在帮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合作,直观感受和理解长度单位“米”的概念及其与“厘米”的换算关系。通过导入情境、讲解新知、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等环节,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这一知识点

返回:科普

相关阅读

    最新文章
    猜您喜欢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