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辐射是指 波长短、频率高、能量高的射线(粒子或波的双重形式),是原子核从一种结构或一种能量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结构或另一种能量状态过程中所释放出来的微观粒子流。核辐射可以使物质引起电离或激发,故称为电离辐射。电离辐射又分直接致电离辐射和间接致电离辐射。直接致电离辐射包括质子等带电粒子,间接致电离辐射包括光子、中子等不带电粒子。
核辐射的存在是亿万年来就有的客观事实,是正常现象。核辐射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α射线:
由两个质子和两个中子组成的氦核,外照射穿透能力很弱,只要用一张纸就能挡住,但吸入体内危害极大。
β射线:
高速电子流,照射皮肤后会造成明显烧伤。β射线的穿透力较小,影响距离较近,只要辐射源不进入体内,影响不会太大。
γ射线:
波长很短的电磁波,穿透力强,能穿透人体和建筑物,危害距离远。γ辐射和X射线相似,但γ射线的频率更高。
核辐射在自然界和宇宙中普遍存在,但通常只有核爆炸或核电站事故泄漏的放射性物质才能大范围地对人员造成伤亡。核辐射对人体的影响包括电离效应和非电离效应,电离效应会导致物质电离,可能引起辐射病和癌症等健康问题;非电离效应主要是辐射的热效应和化学效应,影响相对较小,但长时间或高强度的辐射仍可能对人体造成危害。
建议在接触核辐射时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如穿戴防护服、使用屏蔽材料、避免直接接触辐射源等,以减少辐射对人体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