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化玻璃在特定条件下 会发生自爆。钢化玻璃在制造过程中,由于内部形成预应力和凝缩能量,在破损或自爆时,这些能量会释放出来,导致玻璃碎片飞散,并可能伴随爆炸声。普通钢化玻璃的自爆率大约在1~3‰之间。
自爆的原因主要包括:
玻璃质量缺陷
玻璃中含有结石、杂质或气泡,这些缺陷会成为应力集中处,导致自爆。
玻璃中含有硫化镍结晶物,这种物质在温度变化时会发生相变,导致体积膨胀,从而引发自爆。
玻璃表面加工不当,如存在划痕、炸口或深爆边等,也会造成应力集中,导致自爆。
应力分布不均匀
玻璃在加热或冷却过程中,沿厚度方向产生的温度梯度不均匀或不对称,会导致应力分布不均匀,从而引发自爆。
钢化程度的影响
钢化程度越高,应力越大,自爆率也越高。实验表明,当钢化程度达到每厘米1级时,自爆率可达20%~25%。
尽管钢化玻璃存在自爆的风险,但自爆率相对较低,且可以通过一些措施来降低风险,例如选择合格的钢化玻璃、合理安装和定期检查等。此外,对于淋浴房等特定应用,还可以采用贴膜或夹胶处理来进一步减少自爆对人体的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