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安全保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保密性:
确保信息只能被授权的个人或实体访问,防止未经授权的泄露和使用。这包括信息加密、访问控制、安全通信等。
完整性:
保证信息在传输、存储和处理过程中不被篡改、破坏或丢失。完整性措施包括数据备份与恢复、数据验证和校验等。
可用性:
确保信息在需要时能够被授权用户及时、可靠地访问和使用,即使在系统部分受损或降级的情况下也能提供有效服务。
真实性:
验证信息的来源和真实性,防止伪造和欺诈。这涉及信息认证、来源验证等机制。
可控性:
系统对信息的传播和访问具有可控制能力,能够实施有效的安全策略和管理措施。
不可抵赖性 (不可否认性):确保信息交换双方对信息的传递和接收具有不可抵赖性,即能证明信息的发送和接收行为。
物理安全:
保护硬件设备和基础设施,防止物理损坏、环境风险(如火灾、水灾)和介质安全(如数据存储介质的安全)。
操作安全:
涉及备份与恢复、病毒检测与消除、电磁兼容性等,确保系统的稳定运行和数据安全。
安全管理:
包括安全策略制定、安全培训、安全审计和监控等,以保障信息系统的整体安全。
网络安全:
保护网络系统的权限控制、数据安全和访问控制,防止网络攻击和未授权访问。
软件安全:
保障信息系统的稳定性、安全性和功能性,防止软件漏洞和恶意软件攻击。
建议根据具体应用场景和需求,综合考虑以上各个方面,制定和实施相应的信息安全保障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