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石是一种 已绝灭的海生无脊椎动物,属于软体动物门头足纲的一个亚纲。它们最早出现在古生代泥盆纪初期,繁盛于中生代,并在白垩纪末期绝迹,大约距今6600万年。菊石的外壳为单瓣,由胎壳、气壳和住室三部分组成,通常沿一平面绕胎壳旋卷,每旋卷一周为一个旋环。成年菊石壳一般有5到9个旋环,呈两侧对称,有直形、弯形甚至不规则状者。其化石壳大小差别很大,直径可达200厘米,内壳分隔成许多小空间以提供浮力。
菊石在地质学上有着重要地位,因为它们是地质断代最准确的实物依据之一。通过研究菊石的时代和分布特征,可以推断出古代的海陆分布情况、生物种类及气候等古环境特征。此外,菊石也被视为一种宝石级的矿物,因其化石壳上类似菊花的线纹而得名。在中国,菊花石有着悠久的开发利用历史,被视为珍贵的石雕原料,常用于制作工艺品和装饰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