贡士是 科举制度中会试及第但未经殿试的读书人。在古代中国,科举制度是选拔官员的重要途径,其中贡士是一个重要的阶段。贡士一词有多个含义:
古代科举制度中的称谓
贡士原指古诸侯推荐给天子的士,汉时指郡国荐举的孝廉。
在唐、宋时期,地方州(府)、县科举考试中的中试者称为乡贡士。
明清时期的科举制度
明清两代,通过会试的举人称为贡士。会试是科举制度中的中央一级考试,考中者即被称为贡士。
清代贡士除了会试中试者外,还包括岁贡、选贡、恩贡、拔贡、副贡、优贡和例贡等不同名目。
现代称谓的演变
虽然贡士在当代仍被用来尊称在某一领域有杰出贡献的人士,但其原本的科举制度中的含义已经不再使用。
总结:
贡士是科举制度中的一个重要阶段,特指通过会试但尚未经过殿试的读书人。这一称谓在古代中国具有极高的荣誉和重要性,标志着一个人已经通过了中央一级的科举考试,但还未最终成为进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