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眼花翎是清代官员冠饰的一种,具体含义和象征意义如下:
官服装饰:
双眼花翎由孔雀翎毛饰于冠帽后,以翎眼多者为贵。
象征地位:
在清朝,花翎是区分官员权势等级和昭示品级的象征。双眼花翎通常是对朝廷有卓越贡献的大臣的特权,尤其是那些被赐予双眼花翎的官员,通常意味着他们在朝廷中拥有较高的地位和影响力。
区分级别:
花翎分为单眼、双眼、三眼,其中三眼花翎是级别最高的,通常只赐予八旗子弟、亲王、君王、贝勒、贝子等。
奖励军功:
花翎也用于奖励军功,被降职或撤职的官员仍可按其本任品级穿朝服,但被罚拔去花翎则是一种严重的处罚。
皇亲国戚:
皇亲国戚一般佩戴单眼花翎,象征着其崇高身份,而文武大臣若对朝廷作出杰出贡献,则可能被赐予双眼花翎。
冠饰材质:
双眼花翎上的“眼”指的是孔雀翎上的眼状圆圈,一个圆圈即算作一眼。花翎的材质和装饰根据官员的品级而定,如一品为红宝石,二品为珊瑚等。
需要注意的是,双眼花翎不仅仅是一种装饰,它还代表了官员的荣誉和地位,是清代官服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