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志异》是中国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简称《聊斋》,俗名《鬼狐传》。其中“聊斋”是蒲松龄的书斋名,“志”是记述事件的意思,“异”指的是奇异、离奇、怪诞的故事。这部作品收录了约500则寓言、传奇、神话、鬼故事、仙怪等各种文体的作品,通过这些故事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关系,并蕴含了丰富的思想内容和深刻的社会批判。
《聊斋志异》中的故事题材广泛,包括鬼怪、仙狐、人兽等,具有极高的艺术成就,是中国古典文言短篇小说的巅峰之作。它不仅揭露了封建社会的种种弊端,抨击了科举制度的腐朽,还通过谈狐说鬼的手法,表达了人民的愿望和对现实的不满,同时也体现了作者的一些封建伦理观念和因果报应的宿命论思想。
《聊斋志异》完成于清康熙十九年(1680年),在文学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并对后世的奇幻、玄幻、鬼故事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