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鸣狗盗` 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为 `jī míng gǒu dào`,它通常用来形容微不足道的技能或者偷偷摸摸的行为。这个成语来源于《史记·孟尝君列传》中的一个故事,讲述了战国时期齐国的孟尝君在被秦国扣留时,他的门客通过装狗和学鸡叫的方式,分别偷出狐白裘和骗开城门,帮助孟尝君逃脱。
成语中,“鸡鸣”指的是会学鸡叫的门客,“狗盗”则是指擅长夜间偷盗的门客。原本这个成语可能带有褒义,指那些看似平凡,但在关键时刻能发挥重要作用的人。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含义发生了变化,现在通常带有贬义,用来形容不正当的小手段或偷偷摸摸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