焊接缺陷是指在焊接过程中出现的各种不符合质量要求的问题,它们可以分为外部缺陷和内部缺陷。以下是常见的焊接缺陷类型:
外部缺陷
咬边:焊缝边缘的母材熔化后,没有得到填充金属的补充而留下的凹陷或凹槽。
焊瘤:熔化的焊缝金属流到加热不足的母材上或从焊缝根部溢出,冷却后形成的未与母材熔合的金属瘤。
凹陷及焊接变形:收弧时焊条未作短时间停留造成的弧坑,焊接变形可能由焊接准备不充分、夹具低劣、操作技术不佳等因素引起。
表面气孔及弧坑缩孔:焊接过程中,熔池中的气体未完全溢出而在焊缝金属表面形成的空穴。
焊接变形:如角变形、扭曲、波浪变形等。
内部缺陷
未熔合和未焊透:焊缝金属与母材之间或焊缝层与层之间局部未熔合的现象,接头根部未完全熔透。
夹渣:焊接缝中的杂质,如金属碎屑、油污和尘埃等。
裂纹:焊接时因热应力造成的金属开裂现象。
内部气孔:位于焊缝内部的孔洞,通常由于焊接材料和工件不符合工艺要求、焊接电流过小、焊速过快等原因造成。
其他缺陷
成形不良:焊缝的外观几何尺寸不符合要求。
错边:两个工件在厚度方向上错开一定位置。
塌陷:单面焊时由于输入热量过大,熔化金属过多而使液态金属向焊缝背面塌落。
起皮:焊接时,焊接表面出现氧化皮。
凹坑:焊接缝中出现的凹陷。
焊接缺陷会减少焊缝截面积,降低焊件的承载能力,产生应力集中引起焊件裂纹,降低焊件疲劳强度,易引起焊件破裂脆断等影响。其中危害最大的是焊接裂纹和气孔。
焊接缺陷的检验方法分为破坏性检验和非破坏性检验(也称无损检验)两大类。非破坏性检验方法有外观检查、致密性检验、渗透性检验、射线检验、磁力探伤、超声波探伤等。破坏性检验方法有机械性能试验、化学分析和金相试验等。
防治措施包括合理设计焊缝坡口、选用合适的焊接材料和工艺参数、提高焊工的操作技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