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孩子的自控能力是一个长期且系统的过程,需要家长和教育者的耐心和恒心。以下是一些具体的方法和建议:
通过榜样的力量
父母是孩子的榜样,要恰当表达自己的感受,指导孩子在不压抑自己的情绪的同时,也不能通过发脾气来表达感受。父母可以通过分享自己的感受,潜移默化地教给孩子如何正确表达情绪。
通过有效的交流
父母应友好而尊重地与孩子交流,帮助他们处理周围事物,解决冲突,并学习自控与合作。交流时,要注意孩子的优点,及时鼓励,同时纠正他们的缺点。
通过训练,培养孩子的做事意志力
家长可以让孩子学习下棋、画画等需要集中注意力和耐心的活动,并培养孩子做事有始有终的习惯。家长应帮助孩子克服困难和障碍,督促他们在一定时间内完成某项活动,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提高孩子的自我评价水平
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对他人和社会的影响,从而提高自我控制的动机水平。例如,当孩子认识到欺负小朋友是不良行为时,他才会不骂人、不打人。
以身作则
家长要向孩子展示自控的行为,如控制自己的情绪、遵守时间等。家长要当一个活生生的自我控制的榜样,因为孩子最容易模仿的对象是父母。
时间管控法
从小给孩子一个时间概念,加强孩子对时间的应用能力,并通过时间的约束力增强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把日常生活中的吃饭、睡觉、游戏都加以时间管控,让孩子形成规律的时间意识。
延时满足孩子愿望
对孩子有求必应只会让他们觉得理所当然,不会提高对自己的要求。家长要学会延时满足孩子的愿望,告诉他们只有提高自控力,才能获得更多奖励。
设置奖励
奖励也是一个很好的延迟满足的办法。家长可以设定一些奖励,鼓励孩子努力提高自己的自控力。
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
制定一些大家都要遵守的规则,如按时起床、睡觉,不挑食等,并长期坚持一贯的要求,让孩子逐步约束自己。
通过游戏提高自控能力
游戏中常常蕴含着规则,孩子通过这种有趣的形式,更容易形成自控能力。例如,家长可以和孩子玩“木头人”的游戏,让孩子学会控制自己的动作。
家长要做出自我控制的好榜样
在外出时,家长可以和孩子做一些小游戏消磨时光,避免把焦躁情绪传染给孩子,让孩子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多与孩子沟通、交流
经常与孩子沟通,满足孩子的情感需要,使他们从心底里感觉幸福,促成好的习惯的养成。
循序渐进,及时表扬
培养孩子的自控能力要有耐心,注意循序渐进,切忌操之过急。当孩子取得进步时,要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
设定明确规则
为孩子设定清晰、一致的规则,让他们明白哪些行为是允许的,哪些是不被接受的。通过正面激励和延迟满足,强化孩子的积极行为。
教授情绪管理技巧
让孩子正确识别和表达情绪,学会在困难时保持冷静并自我安抚、调整情绪。这有助于孩子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适度监督和指导
家长应适度监督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指导,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习惯。
鼓励参加兴趣爱好和团队活动
让孩子参加兴趣班或社团活动,通过团队合作和竞争提高自控能力。
通过以上方法,家长和教育者可以有效地培养孩子的自控能力,帮助他们成为更加独立、自信和有责任感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