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厉风行”是一个汉语成语, 形容执行政策法令严厉迅速,也形容办事声势猛烈,行动迅速。这个成语出自唐·韩愈的《潮州刺史谢上表》,其中描述唐宪宗即位以来,亲自处理政事,迅速做出决策,使得国家运转如同雷厉风行一般高效。
这个成语具有以下特点:
褒义:
通常用于形容某人或某事行动迅速、果断,能够严厉地执行政策和法令,带有褒奖和赞赏的意味。
联合式结构:
由“雷厉”和“风行”两个部分组成,两者并列,共同表达一种迅速且严厉的行动风格。
用法:
常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描述政策、法令或命令的迅速贯彻执行,也用于形容人的作风和办事效率。
例如:
树立真抓实干的导向,不折不扣抓落实,雷厉风行抓落实。
他到了学校,雷厉风行,每天带着训育员,早、午、晚三次查堂查斋。
这个成语在现代汉语中仍然被广泛使用,用于强调效率和执行力,鼓励人们在工作和生活中迅速、果断地采取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