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被誉为 十三朝古都。这一称号是基于洛阳在中国古代历史中作为多个朝代的都城的事实。具体包括:
东周: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将都城从镐京迁至洛阳,史称东周。
东汉:
公元25年,刘秀建立东汉,定都洛阳。
曹魏:
公元220年,曹丕废汉自立,建立曹魏,定都洛阳。
西晋:
公元265年,司马炎篡魏自立,建立西晋,定都洛阳。
北魏:
公元493年,孝文帝迁都洛阳,开启了北魏时期。
隋:
公元581年,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定都洛阳。
唐:
公元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初期定都长安,但武则天时期曾迁都洛阳。
后梁:
公元907年,朱温建立后梁,定都洛阳。
后唐:
公元923年,李存勖建立后唐,定都洛阳。
后晋:
公元936年,石敬瑭建立后晋,定都洛阳。
此外,有观点认为洛阳还应该包括西汉和武周两个朝代,从而成为“十五朝古都”。尽管存在这一争议,但洛阳作为十三朝古都的地位是广泛认可的。
洛阳之所以能够成为众多王朝的首选都城,与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密切相关。它地处中原腹地,四周环山,伊洛瀍涧四水穿城而过,既利于农业生产,又具有良好的军事防御条件。
综上所述,洛阳作为十三朝古都的地位是无可争议的,并且这一称号也反映了其在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中的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