瘦金体是一种极具个性和独特风格的书法字体,由宋徽宗赵佶所创。其特点在于笔迹瘦劲,运笔灵动快捷,笔法外露,可见运转提顿等痕迹。以下是一些瘦金体的基本笔画写法:
点
凌空取势,切入纸面。
右下顿笔后向左出锋,背部有弧度,内部挺直。
与水平面成45°角。
横
笔锋切入纸面,笔尖向上,笔杆朝后倒。
右行至末端,笔尖先向上,然后用力向左下顿,出锋带钩或者回锋。
顿点处要与起笔处平行。
竖
露锋下笔,斜切纸面,落笔时干脆。
笔尖朝左,向下顿笔,然后提笔顺势向下行。
至末端处笔尖先向左上,然后向右下顿笔,向上回锋收笔或出锋带钩。
撇
落笔时斜切纸面,笔尖向左,笔杆向右倒。
向左下方用力撇出,笔画由粗至细,挺直尖利,干净利落。
与水平面成45°角。
捺
落笔时,先由左下向右上起笔,然后转锋向右下运笔。
至底部时稍停笔蓄势,然后用力向右,弹出捺尾。
收尾下部较平,但也有变化。
钩
顿笔外展,再向左上方提锋。
钩法中分圆转与方折两种。
转折 (实结法):笔锋到方折处向右下倒笔,出方肩后再转锋直下。
(虚接法):轻提后再压锋形成方折直下。
挑
落笔时露锋下笔,切入直面,笔尖朝左,笔杆朝右。
由左下向右上,用力挑出,利落如剑。
与撇的位置和写法相对,运笔速度要快。
书写技巧
握笔姿势:
使用卧竿法,即三个手指拿笔杆,抓得稍下面一点,笔杆放在中指的一个节骨眼附近,食指由外往内押笔杆,拇指由下往上押笔杆。笔后部靠在食指第三节上,食指的前面两节指肚贴紧笔杆,无名指和小指依次托附在中指下面。写小字时,小指可以轻轻抵住桌面。
笔法特点:瘦金体讲究笔笔侧锋,处处露锋,与传统的“中锋”“藏锋”相反。书写时要注意笔锋的切入、顿挫、回锋等动作,以及笔画的粗细变化和整体节奏的把握。
练习建议
基础训练:先练习基本笔画,如点、横、竖、撇、捺等,注意笔画的起笔、转笔和收笔。
模仿学习:可以找一些瘦金体的字帖或参考宋徽宗赵佶的书法作品,模仿其笔法和风格。
反复练习:瘦金体需要一定的练习才能掌握,通过不断重复练习,逐渐领悟其精髓。
希望这些信息对你学习瘦金体有所帮助。建议从基础笔画入手,逐步掌握其笔法特点,并通过不断练习来提高自己的书写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