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探讨“元”与“圆”的使用时,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货币单位的统一
“元”作为货币单位,在政府及商业中普遍使用,而“圆”则是中国内地民间习惯使用的写法,在货币上印作“圆”,但口语中多称为“块”。
从法律角度讲,1995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规定人民币的单位为“元”,从而在法律上确立了“元”的官方地位,而“圆”则逐渐淡出使用。
历史沿革
“圆”作为货币单位,其产生与清朝时期外国银元的流入有关。在中国人民银行成立前,货币上同时存在“圆”和“元”两种文字。
新中国成立后,前四套人民币使用“圆”字,而第五套人民币纸券上则采用“圆”字,但硬1元纸币上则印为“1元”。
大写规范
在填写支票等金融票据时,金额通常以大写形式表示,即“元”而非“圆”。大写金额数字应用正楷或行书填写,以符合规范。
实际使用
虽然在法律上“元”已经取代“圆”,但民间仍习惯使用“圆”来称呼货币单位,特别是在一些非正式场合。
“圆”字在中国文化中也有其象征意义,如圆形代表完美和对称,这种用法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
综上所述, “元”作为人民币的法定单位,已经全面取代了“圆”的使用。在日常交往中,虽然“圆”仍在口语中使用,但正式文件和法律文书中均以“元”为准。因此,在正式场合或需要明确区分时,建议使用“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