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的过程是资本主义经济中的一个核心概念,它体现了资本家如何将剩余价值表现为看似合理的利润。以下是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的主要步骤和解释:
商品价值构成
商品的价值由三部分构成:不变资本(c)、可变资本(v)和剩余价值(m)。
在资本主义生产中,商品价值中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合称为生产成本。
剩余价值的现象形态
剩余价值表现为生产成本以上的增加额,即剩余价值成为资本家所耗费资本的产物。
剩余价值进一步表现为全部预付资本的增加额,即资本家将剩余价值看作是包括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在内的全部预付资本带来的。
剩余价值到利润的转化
剩余价值被资本家看作是所费资本和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从而转化为利润。
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它在本质上仍然是剩余价值。
剩余价值率到利润率的转化
剩余价值率(m/v)转化为利润率(p' = m/C),其中C表示全部预付资本。
利润率是剩余价值与预付总资本之比,反映了资本家从资本中获取的收益。
商业利润
商业资本家通过低于商品生产价格购买商品,再以生产价格卖出,差价即为商业利润。
商业利润实质上是产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商业资本家通过剥削商业雇员的剩余劳动获得。
剩余价值的掩盖
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的过程中,剩余价值的来源和性质被掩盖,利润看似是资本自身创造的价值,而非雇佣劳动者创造的剩余劳动。
通过上述步骤,剩余价值在资本主义经济中表现为利润,这一转化过程掩盖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阶级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