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职时如果不支付约定的违约金,可能会面临以下后果:
法律追究:
用人单位有权根据劳动合同和相关法律规定,向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诉或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支付违约金。
赔偿损失:
如果劳动者的离职给用人单位造成了实际损失,用人单位还可以要求赔偿相应的损失。
强制执行:
一旦法院或仲裁机构裁定员工需支付违约金,而员工拒绝执行,法院可能会采取强制执行措施,如冻结银行账户、查封财产,甚至将员工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影响个人信誉。
额外费用:
劳动者可能需承担诉讼费用或其他相关法律费用。
商业信誉影响:
不支付违约金可能会对企业的商业信誉造成负面影响,进而影响未来的商业合作及交易。
服务期违约金:
如果涉及专项培训费用的约定,而劳动者在试用期内违反服务期约定,则可能需要支付违约金,金额不得超过培训费用。
需要注意的是,违约金的数额应与实际损失相匹配,既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如果违约金数额不合理,法院或仲裁机构有权适当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