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珍珠需要一系列精细的操作和条件,以下是一些关键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选择合适的母贝
选择外壳完整、无破损、壳内软体部饱满且无病害的健壮珍珠贝作为育珠母贝。常用的有马氏贝、白蝶贝和黑蝶贝等。
育珠手术
将制片蚌边缘膜的外表皮部分取下,制成细胞小片,并加工修理切成5毫米的方片,洗净后正面朝上摊于玻璃板上,加上保养液待用。然后将细胞小片插入育珠蚌外套膜的结缔组织中。
饲养要点
手术后的育珠蚌体质较弱,需要经过半个月甚至一个月的暂养修复期,以促进伤口愈合和恢复正常的生理活动。
日常巡查工作包括日常摄食与生长、病害及水质的管理。
保持水域的清洁,及时清除杂物和海藻,确保水质中性(pH值7-7.5),钙含量每升10毫克以上,以及其他无机盐如镁、硅、锰、铁等。
水深和水流
养殖珍珠的水深以1.5-3米为最佳,这样的深度既保证了珍珠贝有足够的活动空间,又避免了过深或过浅带来的不利影响。
一定速度的流水能够带来充足的氧气和营养,促进珍珠贝的生长和珍珠的形成。
光照和通风
光照不仅影响着水环境的理化性状,还对育珠蚌的颜色、生殖和行为具有重要意义。在充足的阳光下,珍珠贝能够呈现出更加鲜艳的色彩,而珍珠的光泽也会因此更加丰富。
通风的环境能够增加水中的溶解氧,为珍珠贝的生长提供充足的氧气。
饵料生物
珍珠贝的主要食物来源是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如硅藻、甲藻、金藻和黄藻等。这些生物不仅为珍珠贝提供丰富的营养,还通过光合作用释放出氧气。
收珠和处理
一般在11月至翌年的2月进行收珠。收珠前应抽样检查珍珠层的厚度,按照国际珠宝惯例收获各种规格的珍珠。若达不到商业标准,可适当延长育珠期。
将收获的珍珠及时放入清淡水中浸泡,然后用香皂水和淡水洗净后擦干保存。
避免损害
珍珠具有孔隙性,应远离厨房等可能产生油烟的地方,以免油烟侵入珍珠中影响其品质。
不要长时间浸泡珍珠,以免水渗入珍珠层间破坏其结构。
通过以上步骤和注意事项,可以有效地养殖出高品质的珍珠。珍珠养殖是一门深奥而精细的学问,需要养殖者具备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