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量法是一种在化学计算中常用的方法,它基于化学反应前后某些物质的质量差、气体体积差或气体物质的量之差与反应物或生成物的变化量成正比的原则。以下是使用差量法解题的基本步骤:
审清题意
分析产生差量的原因。
确定差量
将差量写在化学反应方程式的右边,并以此作为关系量。
建立比例式
写出比例式,利用已知的差量(实际差量)与化学方程式中的对应差量(理论差量)列成比例。
求解未知数
根据比例式计算出未知数。
示例:
假设铁投入到硫酸铜溶液中,反应后固体质量增加8g,求置换出多少铜。
审清题意
分析产生固体质量增加的原因,即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了铜。
确定差量
将固体质量增加8g写在化学反应方程式的右边。
建立比例式
假设方程式为 `Fe + CuSO4 → FeSO4 + Cu`,其中铜的质量为 `x` g。
根据质量守恒,增加的质量等于置换出的铜的质量,即 `x = 8` g。
求解未知数
直接得出 `x = 8` g,即置换出的铜的质量为8g。
注意事项:
使用差量法的前提是反应前后存在差量,且此差量易求出。
差量可以是固体质量差、溶液质量差、气体体积差或气体物质的量之差。
差量法在化学计算中特别适用于涉及气体产生或消耗,且其他物质都保留在原溶液或固体中的情况。
希望这能帮助你理解差量法的使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