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好绘本课需要教师从多个方面进行准备和投入,以下是一些关键步骤和策略:
精选绘本
选择适合学生年龄和背景的绘本,确保内容生动有趣,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绘本的主题应与学生的经验和兴趣相结合,让学生更容易产生共鸣。
激发学生兴趣
在开始课程之前,通过展示绘本的封面、简要介绍故事情节或引发一些问题来唤起学生的兴趣。
可以让学生先猜猜故事的内容,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交互式阅读
在阅读绘本的过程中,采用交互式的方式与学生互动,例如提问学生一些问题,让他们参与到故事中来。
通过提问,如“你认为下一页会发生什么?”,“你觉得这个角色在想些什么?”等,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详细设计教案
设计教学目标、导入和详尽的教学过程,包括重点画面解读、问答和互动的关键点、课程延伸。
对所有环节做到心中有数,遇到问题时能够灵活应对。
利用多媒体教学
使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将绘本内容绘声绘色地表达出来,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绘本图片,发现细节。
通过动作重演绘本中的内容,如模仿动物的动作,增强学生的感知体验。
读封面和提问阅读
从封面开始带领学生探索,涉及颜色、形状、功能等各个方面,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和积极性。
在阅读过程中,通过大量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品图,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情感共鸣。
创设情境和氛围
对比讲读不同文字和图画,或是不同类型的作品在同一方面的比较和讨论,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不同的活动式体验策略,如游戏体验和操作探索,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学习和成长。
思维传递和情感传递
通过不同的语调和肢体语言,凸显人物的特色,激发孩子的思考和表达。
借助生活情境,引导孩子产生共情,增进亲子关系与情感共鸣。
避免误区
避免将绘本教学变成单纯的识字朗读或精读分析,保持绘本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不要过度提问,以免打断学生的阅读体验和思考过程。
通过以上策略,教师可以有效地上好绘本课,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同时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思维能力和情感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