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新业态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旅游+城镇化
完善城市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
支持大型旅游综合体、主题功能区、中央游憩区等建设。
旅游+新型工业化
鼓励工业企业因地制宜发展工业旅游,促进转型升级。
支持老工业城市和资源型城市通过发展工业遗产旅游助力城市转型发展。
旅游+农业现代化
加强规划引导,开展农业遗产普查与保护。
大力发展观光农业和休闲农业,推动科技、人文等元素融入农业。
发展田园艺术景观、阳台农艺等创意农业,发展定制农业、会展农业和众筹农业等新型农业业态。
推进现代农业庄园发展,开展农耕、采摘、饲养等农事活动,促进农业综合开发利用,提高农业附加值。
旅游+现代服务业
旅游业与现代服务业互融共荣,旅游服务业面临巨大发展机遇。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大力发展旅游、健康、养老、创意设计等生活和生产服务业”。
旅游+文化
培育以文物保护单位、博物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设施和实践活动为支撑的体验旅游、研学旅行和传统村落休闲旅游。
旅游+健康医疗
鼓励各地利用优势医疗资源和特色资源,建设一批健康医疗旅游示范基地。
科技体验业态
利用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人工智能(AI)等技术,为游客提供沉浸式体验,如VR旅游、数字化展览等。
养生业态
将健康、养生与旅游休闲相结合的服务和产品,包括养生餐饮、健康理疗、瑜伽冥想、温泉疗养、中医调理等。
生态旅游业态
注重保护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提供生态友好型的旅游产品,如低碳旅游、生物多样性旅游等。
邮轮游艇、房车露营、低空飞行
推进商旅文体健融合发展,推出多种类型特色旅游产品。
广义旅游服务业
饭店业由传统的星级饭店演变为集星级饭店、中档饭店、经济型酒店、民宿等于一体的广义的饭店服务业。
旅行社业由传统的提供固定旅游线路服务的旅行社演变为提供综合性、分散化、个性化服务的供应商。
景区业由传统的人文景观、自然景区、主题公园、市政公园演变为全域景区。
商业模式创新
包括“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旅游”、“商业综合体+旅游”、“文博+旅游”、“旅游+金融”等模式。
经营、管理创新,如直播带货、交叉销售、大V推广、娱乐节目植入等。
这些新业态反映了旅游业与其他行业的融合创新,为游客提供了更多元化、个性化的旅游体验,同时也为旅游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