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更是中国古代夜间计时单位,将一夜分为五个时辰,每个时辰称为“更”。具体五更的时间如下:
一更:
在戌初一刻,即19:00至21:00,这个时辰被称为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时太阳已经落山,天将黑未黑,天地昏黄,万物朦胧。
二更:
在亥初三刻,即21:00至23:00,这个时辰名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时夜色已深,人们也已经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静。
三更:
在子时整,即00:00至02:00,这个时辰名夜半,又名子夜、中夜等。这是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也是夜色最深重的一个时辰。
四更:
在丑正二刻,即01:00至03:00,这个时辰名鸡鸣,又名荒鸡。虽然四更过后天色将亮,但此时仍然属于黑夜,且是人睡得最沉的时候。
五更:
在寅正四刻,即03:00至05:00,这个时辰称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此时鸡仍在打鸣,人们也逐渐从睡梦中清醒,开始迎接新的一天。
总结起来,五更分别对应现代时间的19:00至21:00、21:00至23:00、23:00至01:00、01:00至03:00、03:00至05:00。这种计时方法在古代被广泛应用,以帮助人们安排日常生活和农事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