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翁号
共翁号 > 经验 > 诈骗怎么定罪

诈骗怎么定罪

原创2025-06-20 00:45:45

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对于诈骗罪的定罪,需要综合考虑以下要素:

客体要件 :侵犯的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犯罪对象仅限于公私财物。

客观要件:

表现为使用欺骗手段,即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使被害人产生错误认识并自愿交付财物。虚构事实可以是全部或部分,而诈骗行为导致被害人交付财物是区分诈骗罪与其他侵犯财产犯罪的关键。同时,诈骗的财物必须达到一定数额,才能构成本罪。

主体要件:

犯罪主体为一般主体,即年满16周岁并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单位不能成为诈骗罪的主体。

主观要件:

只能由直接故意构成,并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过失不构成诈骗罪。

立案标准

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

量刑标准

数额较大: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数额巨大: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数额特别巨大: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从重情节

若诈骗行为具有以下情形之一,可以酌情从严惩处:

通过发送短信、拨打电话或利用互联网等发布虚假信息,对不特定多数人实施诈骗。

具体案例

例如,被告人肖某华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虚构认识领导的事实,骗取被害人张某花13.1万元,其行为已构成诈骗罪,数额巨大,依法应受到惩处。

综上所述,诈骗罪的定罪需要满足主观和客观两方面的要件,并且根据涉案金额的大小和其他情节的严重程度,依法判处相应的刑罚。

返回:经验

相关阅读

    最新文章
    猜您喜欢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