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棺是中国南方地区的一种古老丧葬风俗,主要分布在中国的福建、江西、贵州、重庆、四川、云南、广西、广东、台湾等省市,并且在东南亚和南太平洋的一些岛屿上也有发现。这种风俗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以前,当时居住在今川南、滇东北一带的僰人,以及可能是白僚、仡佬人的风俗作品。悬棺的具体做法是将逝者的棺材悬挂在悬崖峭壁的天然洞穴中,或者通过人工打桩将棺材架于岩壁之上。
悬棺葬俗反映了古人对死者的尊重和对祖先的崇拜,同时也体现了当时社会对自然环境的敬畏。悬棺的放置方法随着时间和地区的不同而有所变化,有的地方采用钻孔装杆的方式,有的地方则是将棺材直接放在悬崖上打下的木桩上。
悬棺葬俗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最早的记载出现在三国时期吴国的沈莹所著的《临海水土异物志》中。这种风俗不仅仅是中国独有的,在东南亚和南太平洋的一些岛屿上也有类似的丧葬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