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抽样可能面临的风险主要包括:
抽样风险
信赖过度风险:当审计人员对内部控制的信赖程度高于其实际有效性时,可能导致发表不恰当的审计意见。
信赖不足风险:当审计人员对内部控制的信赖程度低于其实际有效性时,可能导致增加不必要的实质性程序。
误受风险:在细节测试中,如果推断某项重大错报不存在而实际上存在,将影响审计效果,并可能导致发表不恰当的审计意见。
误拒风险:在细节测试中,如果推断某项重大错报存在而实际上不存在,将影响审计效率,并可能导致扩大细节测试的范围。
非抽样风险
包括人为错误、信息缺失等,这些风险会影响审计工作的效率和结论的可靠性。
其他风险
选择偏差风险:样本可能不够具有代表性,导致审计结论的不准确性。
抽样误差风险:即使样本具有代表性,抽样结果与总体真实情况之间可能存在差异。
控制风险:由于抽样的有限性,可能无法发现所有潜在的风险和问题。
时间和成本限制:审计资源有限,可能无法检查所有项目。
主观性和误差:审计抽样涉及主观判断,可能引入误差。
理解这些风险对于注册会计师在执行审计工作时采取适当的审计程序和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至关重要。这有助于确保审计的质量和审计意见的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