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不闰”是公历中的一项规定,用于调整历法与实际地球公转周期的误差。具体规则如下:
四年一闰:
为了弥补地球公转周期(约365.24219天)与公历年(365天)之间的差异,每四年会在2月底增加一天,即2月29日,使该年变为366天,称为闰年。
百年不闰:
由于每四年增加一天,累积100年后,大约多算了3天。因此,公历规定每100年不是闰年,即整百年份如1700年、1800年、1900年都不是闰年。
四百年再闰:
尽管每100年不闰,但每400年会多算出约3天(因为每100年多算约0.2422天,400年则多算约0.9696天)。为了进一步修正这个误差,公历规定每400年中的整百年份,如1600年、2000年,仍然是闰年。
总结起来,“百年不闰”这一规则是为了在保持历法简洁性的同时,尽可能准确地反映地球的实际公转周期。通过这种调整,公历既能够弥补时间上的小误差,又避免了因过度复杂而难以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