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风(1902年11月2日-1985年6月8日),原名张光人,又叫张光莹,湖北省蕲春县人,是中国现代著名的文艺理论家、诗人、文学翻译家。他的一生致力于文学创作和理论批评,对中国现代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胡风在1920年代初期开始接触新文学作品,并在1925年进入北京大学预科,之后转至清华大学学习英文。在此期间,他组织了“新蕲春学会”并创办了《新蕲春》刊物,积极传播新思想和新文艺。
1929年,胡风赴日本留学,进入庆应大学英文科,并参与了日本的普罗文学活动。因组织抗日团体,他在1933年被日本驱逐出境。回国后,胡风与鲁迅交往密切,并在抗日战争爆发后主编了《七月》杂志。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胡风历任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中国文联全国委员会委员等职,继续为中国的文学事业做出贡献。
胡风一生坚持自己的文学理念和创作实践,其文艺理论著作如《论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等,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的诗歌和翻译作品同样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