蒌蒿(学名:Artemisia selengensis Turcz. ex Bess.)是菊科蒿属的 多年生草本植物。它具有以下特征:
形态特征
蒌蒿植株高60-150厘米,根茎稍粗,直立或斜向上,有铺匐地下茎。
茎少数或单一,初时绿褐色,后为紫红色,无毛,有纵棱。
叶互生,上部叶3裂或线形而全缘,上面绿色,下面被白色蛛丝状平贴的绵毛。
生长环境
蒌蒿喜欢生长在沼泽、岸边等湿润环境,耐阴,常见于低海拔地区的河湖岸边与沼泽地带。
分布范围
蒌蒿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山西、河北、江苏、河南、广东北部等地区。
药用价值
蒌蒿的全草可入药,具有利膈开胃的功效,主治食欲不振。
食用方法
蒌蒿的嫩茎及叶片爽脆可口,常作为野菜进行栽培,可以凉拌或炒食,也可腌制,清香鲜美。
繁殖方式
蒌蒿可通过茎秆压条繁殖,每年7~8月份将成株齐地面割下,去掉上端约20厘米,将剩下的下段茎秆头尾相连平铺在约6厘米的沟中,并进行覆土浇水,当年茎秆上即可生长出少量新芽,翌春3月上旬以后,大量芽萌发,3月下旬后陆续出土。
综上所述,蒌蒿是一种具有药用和食用价值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广泛分布于我国多个地区,喜欢湿润环境,耐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