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降息而选择降准的原因主要包括:
降低银行资金成本:
由于银行资金成本较高,央行首先通过降准来降低银行成本,为可能的降息创造条件。
支持实体经济:
降准可以直接有效地支持实体经济,因为它可以增加金融机构的流动性,引导资金利率下行。
避免资本外流:
近期人民币汇率相对疲软,降息可能会加大人民币贬值压力,而降准与人民币贬值相匹配,可以部分起到降息效果,同时避免资本外流。
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
当前中国正在推行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通过降准而非直接降息,可以避免直接干预存贷款利率,让市场更多地决定资金价格。
应对美联储加息:
美联储持续加息导致资本流向高息国家,中国若此时降息,可能会吸引更多资本流入美国,因此选择降准以稳定汇率和资本流动。
避免商业银行挤兑:
降准可以释放流动性,保证商业银行有足够的付现能力,避免发生挤兑情况。
支持M2与实体经济增速匹配:
通过降准,央行希望让实体经济得到发展,确保金融M2增长与实体经济增速相匹配。
综上所述,央行选择不降息而降准是为了在维护金融市场稳定、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等多方面因素之间取得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