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章没有成为皇帝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身份和辈分问题
刘章是刘邦的孙子,按照当时的继承规则,皇帝的位置首先考虑的是刘邦的儿子们,然后才是孙子辈。
当时刘邦的儿子刘恒(汉文帝)和刘长还在世,因此刘章并不是首选的皇帝继承人。
政治斗争和权力平衡
刘章在吕后时期曾公开反对吕氏,并诛杀了一名吕氏子弟,显示出他有较强的个人意志和勇气。
然而,吕氏死后,功臣集团需要选择一个新的皇帝来维持朝政稳定,刘章虽有功,但可能因为其个人行为和政治立场,未能获得足够的支持。
外戚干政问题
刘章是吕氏的女婿,在当时虽然是一种普遍现象,但这也成为他不能被立为帝的一个潜在弱点。
如果刘章成为皇帝,他的吕氏妻子可能成为潜在的威胁,功臣集团可能担心她日后会报复,因此对他有所顾虑。
其他潜在竞争者
刘章的哥哥刘襄当时也被考虑为皇帝候选人,而且刘襄作为刘邦的长子长孙,在血统和地位上更具优势。
此外,其他刘邦的儿子如刘长也与吕氏关系密切,这可能使得功臣集团在选择皇帝时更倾向于刘恒。
功臣集团的利益
新皇帝必须符合功臣集团的利益,刘章虽然展现出领导才能,但可能因为其个人立场和行动,未能完全获得功臣集团的支持。
其他不可预测的因素
公元前180年,高太后(吕后)驾崩后,刘章得知诸吕计划,并告发其兄齐王刘襄等人共谋诛杀吕产。
但是,由于大臣们害怕刘襄兄弟的“暴虐”,最终选择了无依无靠的刘恒为帝,而非刘章。
总结来说,刘章虽有实力,但由于身份、政治环境、外戚干政问题以及功臣集团的利益考量等多重因素,最终未能成为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