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岁在中国传统上有很多种称谓,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耳顺之年:
出自《论语·为政》,孔子说“六十而耳顺”,意味着到了60岁,人的耳朵更加顺,能够辨别是非,也更能听从别人的意见。
花甲之年:
因为中国古代历法以六十年为一甲子,所以60岁被称为花甲之年。
耆艾之年:
古称六十岁的人为“耆”。
杖乡之年:
出自《礼记·王制》,意思是到了60岁,老人可以拄着拐杖在乡里行走。
这些称谓都反映了古代社会对60岁老人的尊敬和祝福。
60岁在中国传统上有很多种称谓,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出自《论语·为政》,孔子说“六十而耳顺”,意味着到了60岁,人的耳朵更加顺,能够辨别是非,也更能听从别人的意见。
因为中国古代历法以六十年为一甲子,所以60岁被称为花甲之年。
古称六十岁的人为“耆”。
出自《礼记·王制》,意思是到了60岁,老人可以拄着拐杖在乡里行走。
这些称谓都反映了古代社会对60岁老人的尊敬和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