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历,也称为太阴历或月亮历,是一种以月球绕地球运行的周期为基准的历法。它以月球绕行地球一周的时间(即朔望月)为一月,通常一年有12个历月,大约354或355天,比阳历年短约11天。阴历的一个月开始于朔日(月亮和太阳在黄经上的角度差为0°),结束于下一个朔日。
阴历在中国传统中具有重要意义,与农业生产紧密相关,因为它的月份与月亮的盈亏相符合,可以指示季节的变化。为了调和阴历与阳历年(太阳年)之间的差异,农历还融入了阳历的成分,比如通过设置二十四节气和闰月,使得平均历年与回归年相适应。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阴历以月亮的周期为基础,但“农历”一词通常用来指代整个阴阳合历系统,它不仅仅包含阴历的成分,还包括了阳历的节气和闰月设置,因此农历并不完全等同于阴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