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孝衣的讲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穿戴时间
以前有守孝三年的说法,子女要穿三年的孝衣来守孝,期间有一些禁忌,如不能同房、不能结婚、不能外出等。现在一般穿戴孝衣直到拆除灵堂为止,大概三四天的时间,期间不允许办喜事和夫妻同房。
穿戴对象和服饰颜色
重孝:嫡亲子女、媳、孙、孙媳等为“重孝”,内穿白粗布裤襟、白粗布腿带,外罩斜襟孝袍,再外面穿一袭对襟无袖过膝褡袢,腰间会系一根麻绳,称为“孝绦子”。
其他亲属:孝子要戴一把抓平顶儒中外带麻冠,侧缀麻络,称为“扎肚子”或“梁冠”,其上所用麻有单双棵之分,若父母双亡则要用两根麻缠绕。女人头戴用白布折成的布带,围在头上脑后交叉,用白布裹铜钱以发卡卡住,下端搭至腰间,称为“箍子”。
孝鞋:在普通鞋上罩上本白布,后跟缝红布条,称为“孝子鞋”。
缝制讲究
孝衣在缝制时不允许用纽扣,不同辈分的人还会在腰间系一个麻条。孝衣的缝制虽然简单,但讲究颇多,缝头在外,不包边,不钉扣子,以宽大为主。若父母双亡,用双线缝制,带子也得齐头;若只一方亡故,则要缝单线,带子长短不齐。
其他细节
子女们还要在手臂上系一根红绳,不同地方的人习俗也会有所不同。
孙子辈的孝帽不分直系和旁系,都统一戴团顶孝帽,但分男女,孙女和孙媳戴孝手巾。
侄子辈的孝帽一般不出五服的侄子都是要带这种有角的孝帽的,侄女和侄媳妇头戴三尺白布,称为“孝手巾”。
地域差异
不同地方的人穿戴孝衣也有所不同,但大多数地区的人孝衣都是以白色为主。例如,山东一带子女在服孝期间忌穿红、绿、黄等鲜艳色彩的服装,只能穿白、灰、蓝、黑等素色服装。
这些讲究体现了中华民族深厚的孝道文化和对逝者的尊重。在穿戴孝衣时,应严格按照这些传统习俗来办,以表达对亲人的哀思和缅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