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书是一种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的字体,它既有楷书的规范又有草书的流畅。行书在书写时既不像楷书那样严格规范,也不像草书那样难以辨认,而是追求一种既快速又易于识别的书写效果。行书在结构上接近楷书,但在笔画上可能有所增减,以增强书写的速度感和艺术表现力。
行书分为两种风格:
行楷:楷法多于草法,书写比较规范,接近楷书,但比楷书书写速度要快。
行草:草法多于楷法,书写更加自由奔放,带有更多草书的特点。
行书起源于汉代,在西汉晚期和东汉初期开始流行,到了东晋时期,由书法家王羲之等人发展成熟,成为书法中的一种重要书体,并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和推崇。行书因其行云流水、书写快捷、飘逸易识的特点,在实用性上非常广泛,常用于书信、草稿等书写场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