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防护措施主要包括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旨在保护员工的安全和健康。以下是一些关键的职业防护措施:
技术措施
物理隔离技术
使用通风、排气、洁净室等物理隔离和屏障措施。
强制通风装置
对有毒有害气体、粉尘等进行空气集中处理,降低其浓度。
气密性设施
预防化学毒物等有害物质渗透到室内。
听力保护
限制每日噪声时间不超过8小时,噪声水平上限为85dB(A)。
其他技术措施
操作区域封闭、局部副压通风等控制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
管理措施
安全技术管理
制定安全生产计划、安全标准及作业规程。
日常保养与维护
确保机器、仪器、设备、物料的正常运转,预防意外。
职业卫生知识培训
定期对员工进行职业健康和安全培训。
职业健康监护
对接触职业病危害的员工进行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
应急救援预案
建立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个人防护措施
穿戴个人防护装备(PPE)
如头盔、耳塞、护目镜、防护手套、安全鞋等。
正确使用设备和机械
包括化学品的正确存储和处理方法。
维护良好的工作环境
保持工作场所清洁和卫生,确保通风良好。
监测和控制危险因素
定期监测工作场所的危险因素,并采取控制措施。
遵守消毒、隔离制度及技术操作规程
如洗手、戴口罩、防护镜、穿隔离衣、带手套等。
其他注意事项
严格控制原辅材料来源:
采用无毒或毒性较低的原料,严格把好采购关。
改善工作场所环境:
设置专门的化学品仓库或化学品柜,加强工作场所的通风。
遵循“三级预防”原则:
根除毒物、降低毒物浓度、工艺和建筑布局优化、个体防护。
请根据具体的工作环境和可能存在的职业危害选择合适的防护措施,并确保员工接受适当的培训以正确使用这些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