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的演变可以分为以下七个时期:
甲骨文:
约公元前14世纪的殷商后期出现,是汉字最早的文字形式,具有象形和表音的特点。
金文:
与甲骨文同期,出现在青铜器上,如钟鼎文,在西周时期非常盛行。
大篆:
西周晚期开始形成,形体趋向线条化,笔画整齐匀称。
小篆: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李斯根据秦国的文字标准,整理和简化大篆,制定了小篆作为标准书写字体。
隶书:
汉代出现,取代了小篆成为主要书体,奠定了现代汉字字形结构的基础。
楷书:
由隶书逐渐演变而来,形体方正,笔画平直,是现代通行汉字手写正体字的基础。
草书:
起源于汉初,特点是存字之梗概,损隶之规矩,纵任奔逸,赴速急就。
行书:
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书写速度较快,形态自然流畅。
这些阶段共同构成了汉字从最初的象形文字到现代标准字体的演变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