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度使是 古代地方军政长官,这一职位在唐代开始设立。节度使相当于军区书记和司令职位,因受职时朝廷会赐以旌节,因此得名。节是当时一种全权印信,拥有此印信者便可全权调度。
在唐初,沿北周及隋朝旧制,重要地区设置总管统兵,后改称都督。不过,朔方仍称总管,边州则别置经略使,有屯田州置营田使。到了唐高宗永徽以后,都督使持节者,才被称为节度使。
节度使不仅掌管军事,还负责防御外敌,并拥有较大的民事权力。在安史之乱后,节度使的势力逐渐扩大,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对中央集权构成威胁。至北宋初,节度使的兵权被解除,成为一种荣衔。
总结来说,节度使是唐代重要的军事和行政官职,其权力和影响力在当时极为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