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堤,也称为堤防,是指 沿江河、渠道、湖、海岸边或分洪区、围垦区边缘修筑的挡水建筑物。其主要作用是防止河水溢出河床,保护堤内居民和工农业生产的安全。河堤通过筑堤束水,有效抵御洪水泛滥,挡潮防浪,是世界上最早广为采用的防洪工程措施之一。
河堤的构造一般包括堤身、堤基和堤顶。堤身通常由土料建造,在江河通过城镇地段,也可以采用钢筋混凝土或浆砌块石建造,称为防洪墙。堤线应选在地势较高、土质较好的地段,以减少占地面积并确保堤身的稳定性。堤顶宽度根据堤高、交通和防汛抢险要求确定,而堤顶高程则与堤的工作条件有关,需满足防洪水位、风浪爬高和安全加高的要求。
河堤不仅用于防洪,还可用于挡潮、防浪、保护农田和居民区,同时具有景观和生态功能。在河道两岸修筑河堤,可以有效地控制河水的流量,防止洪水灾害,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并维护河流生态环境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