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夏秋冬四季的划分通常基于以下几种方法:
天文法
春分(3月21日左右)标志着春季的开始,此时昼夜等长。
夏至(6月21日左右)标志着夏季的开始,此时北半球日照最长。
秋分(9月21日左右)标志着秋季的开始,此时昼夜再次等长。
冬至(12月21日左右)标志着冬季的开始,此时北半球日照最短。
节气法
立春(通常在2月4日左右)标志着春季的开始。
立夏(通常在5月5日左右)标志着夏季的开始。
立秋(通常在8月7日左右)标志着秋季的开始。
立冬(通常在11月8日左右)标志着冬季的开始。
农历法
农历正月至三月为春季。
农历四月至六月为夏季。
农历七月至九月为秋季。
农历十月至十二月为冬季。
阳历法
3月、4月、5月为春季。
6月、7月、8月为夏季。
9月、10月、11月为秋季。
12月、1月、2月为冬季。
气温法
当连续5天的日平均气温稳定上升到10°C以上时,作为春季的开始。
当气温达到22°C时,作为夏季的开始。
当气温下降至22°C时,作为秋季的开始。
当气温下降至10°C以下时,作为冬季的开始。
物候法
以当地某种植物发芽开花作为季节的指示,例如,广东以马尾松发芽为春季开始,苦楝树开花为夏季开始,野菊花开花为秋季开始。
以上是四季划分的一些常见方法。不同地区可能会根据当地气候特点采用不同的划分标准。需要注意的是,这些划分方法中,天文法是最为精确的,因为它直接与地球公转和自转轴的倾角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