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渚古城是位于 长江下游地区的一座古城遗址,它是良渚文化的权力和信仰中心,也是目前已发现的中国乃至世界上,距今五千年同时拥有城墙和水利系统的规模最大、保存最好的都邑遗址。良渚古城遗址在2019年入选《世界遗产名录》。
良渚古城略呈圆角长方形,正南北方向,东西长1500-1700米,南北长1800-1900米,总面积达290多万平方米。城墙底部普遍铺垫石块作为基础,宽度40-60米,石头基础以上用较纯净的黄土堆筑,部分地段地表还残留4米多高城墙。古城由宫殿区、内城、外城和外围水利系统四重结构组成,体现了社会等级的“秩序”建设,凸显了权力中心的象征意义。
良渚古城遗址的营建使用时间前后持续近千年,其布局与中国后世都城“宫城、皇城、郭城”的三重结构体系类似。古城外围还分布着体量巨大的水利系统,由11条水坝构成,设计范围超过100平方公里,是迄今所知中国最早的大型水利工程,也是世界最早的水坝系统。
良渚古城的发现和研究,为中华5000多年文明史提供了有力实证,标志着良渚文化已进入早期国家阶段。它不仅是良渚文化的象征,也是中华文明发展特征——多元一体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