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短板"是指 补足产品供给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和滞后领域,以推动产品供给结构调整,增加有效供给。其目标是通过扩大有效供给,解决供需错配问题,从而全面提升我国经济质量和效益。具体来说,补短板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产业短板: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产业投资增量,促进实体经济发展,解决结构优化调整缓慢、金融产品有效供给不足等问题。
科技创新短板:
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提升科技成果转化速度,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解决创新能力不强、创新活力不足等问题。
城乡统筹发展短板:
提升新农村建设标准,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缩小城乡差距,解决城乡差别较大等问题。
民生建设短板:
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提高教育、医疗、卫生、文化、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水平,解决基本公共服务不均衡等问题。
对外开放短板:
增强国际交流合作,扩大投资贸易规模,提升城市开放度,解决对中亚市场辐射力不强等问题。
环保生态建设短板:
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解决资源硬约束加剧、城市病突出、环境容量和生态承载力不足等问题。
人才队伍建设短板:
改革人才管理体制机制,提升人才待遇,吸引和培养各类人才,特别是企业科技和管理人才。
市场与政府作用:
发挥好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政府的引导作用,重点推进土地制度改革、人才与创新、公共产品投融资、金融结构改革等工作。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有效地补齐发展中的短板,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实现全面小康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