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历,也称为阳历或西历,是一种以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运动周期为基础的历法。它平均每年的长度约为365.2422天,分为12个月,每个月的天数由人为规定。公历是国际上通用的历法,以公元纪年,即从耶稣诞生之年作为公元元年。
农历,也被称为阴历或夏历,是中国的传统历法,属于阴阳合历。它以月球绕地球运行的周期,即朔望月(月亮的圆缺变化周期)为基础,将一年分为12个月,每个月的天数根据月相的变化而确定。农历的大月通常有30天,小月有29天,并通过设置闰月的方式,使得平均每年的天数接近太阳回归年的长度,以指导农业生产活动。
公历与农历的主要区别在于:
1. 来源与性质:公历是纯粹的阳历,以太阳年为基准;农历是阴阳合历,既考虑了月亮的相位变化,也结合了太阳年的长度。
2. 时间长度与设置:公历的平年有365天,闰年有366天,四年一闰,每满百年少闰一次,到第四百年再闰。农历则通过设置闰月来调整,使得平均每年的天数与太阳回归年相适应。
公历现在被全球广泛使用,而农历在中国及东亚地区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