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来水中的物质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悬浮物质:
包括泥沙、粘土、原生动物、藻类、细菌、病毒以及高分子有机物等。这些微粒通常颗粒直径在10-4mm以上,肉眼可见,是造成水浊度、色度和气味的主要来源。
胶体物质:
直径在10-4mm至10-6mm之间的微粒,由许多分子和离子集合而成。胶体物质包括天然水中的无机矿物质胶体(如铁、铝和硅的化合物)和有机胶体物质(如动植物的肢体腐烂和分解生成的腐殖物)。
溶解物质:
包括以低分子存在的溶解盐类的各种离子和气体,如钠离子(Na⁺)、镁离子(Mg²⁺)、钙离子(Ca²⁺)、氯离子(Cl⁻)、溶解氧(O₂)和二氧化碳(CO₂)等。
有机物:
主要指水中的腐殖酸和富里酸化合物、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污染物,含有动植物纤维、油脂、粮类、染料、有机原料等。这些有机物需要消耗水中的溶解氧,导致水中缺氧,并可能引发细菌滋生和水质恶化。
消毒剂:
为了抑制细菌和病毒的生长,自来水通常含有各种消毒剂,如氯、臭氧、紫外线等。消毒剂的使用是为了保证水质的安全,但过量的氯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
矿物质:
自来水可能含有钙、镁、铁、锌、铜等矿物质,这些矿物质通常来自地下水、河水或水库水等水源。
其他物质:
包括重金属(如汞、铅等)、农药、工业废水等人为污染物质。这些物质通常来自水源的人为污染,虽然含量通常较低,但长期摄入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严重影响。
总结来看,自来水在处理和输送过程中会含有多种物质,这些物质中既有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和必需的有机物,也有潜在危害的污染物。因此,用户在使用自来水时需要采取适当措施,如安装过滤器、定期清洗水管等,以确保饮用水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