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五个节气,通常发生在每年的9月7日或9月8日。这个节气标志着夏季的炎热逐渐消退,秋季的凉爽开始显现,气温明显下降,早晚温差加大。在白露期间,空气中的水汽遇冷凝结成露珠,尤其是在清晨时分,可以看到草木上布满了晶莹剔透的露珠,因此得名“白露”。
白露节气的特点包括:
气温变化:
进入白露之后,白天温度仍然较高,但夜间温度显著降低,昼夜温差增大。
露水凝结:
夜间地面水汽凝结成露珠,尤其在清晨更为明显。
自然现象:
随着气温的下降,白昼阳光尚热,但傍晚后气温迅速下降,标志着寒气开始增长。
农事活动:
白露也是农忙时节,农民需加强田间管理,确保作物丰收。
民俗活动:
一些地方有“收清露”的习俗,人们也会根据传统进行祭祀等活动。
综上所述,白露节气的含义主要是标志着秋季的来临和气温的逐渐下降,是自然界和人类活动中一个重要的转变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