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历,也称为太阴历或月亮历,是一种历法,它以月球绕地球旋转的周期来计算时间。阴历的一个月是根据朔望月来确定的,即从一个新月(朔)到下一个新月(朔)的时间,平均约为29.53天。因此,阴历的大月有30天,小月有29天。阴历不考虑太阳年,即不考虑地球绕太阳旋转的周期,所以它与四季的变化无关。
阴历在中国传统中常被称为农历,它结合了阴历和阳历的元素,形成了一种阴阳合历。农历在农业气象学中尤其重要,因为它与月亮的朔望月周期和太阳年相结合,能够较为准确地反映出季节的变化,对指导农业生产等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阴历和农历经常被混用,但它们实际上有所不同。阴历纯粹是基于月亮的运动,而农历则是一种阴阳合历,它在阴历的基础上融入了阳历的成分,使得历法既与月亮的相位相符合,又能体现地球绕太阳旋转的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