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国公是中国古代爵位的一种,属于公爵第一等职位。这一爵位最早出现在宋朝,宋徽宗赵佶封其子赵模为镇国公。到了明朝,明武宗朱厚照也曾自封镇国公爵,但这个爵位并不属于明朝正式的爵位体系,而是朱厚照的私人创设。在明朝,镇国公是宗室爵位的一部分,而在清朝,镇国公是宗室、觉罗、外藩爵位中的第七等,地位仅次于固山贝子,高于辅国公,属于入八分公。
镇国公通常是对国家有重大贡献的皇亲国戚或是功臣所拥有的爵位,但具体的封赏会根据不同朝代和具体情况而有所不同。在清朝,镇国公爵位仅限于爱新觉罗皇族成员,而“一等公”则是异姓功臣爵位中的最高等级,属于被统治阶层。
需要注意的是,镇国公这个职位在现代社会中的对应关系并非严格意义上的官职,而是一种传统的贵族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