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的话语蕴藉属性是指文学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性话语实践,其语言和意义具有深厚的蕴蓄和余味深长的特点,表明文学作品中蕴含着丰富的意义生成可能性。这一属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文学活动的蕴藉属性:
整个文学活动,包括创作、作品、接受和批评等环节,都带有话语蕴藉的属性。文学的意义和属性存在于特定话语系统的创作和接受过程中,展现出无限的生成与阐释可能性。
文本的话语蕴藉属性:
被创造出来供阅读的特定文本同样带有话语蕴藉属性。文本由话语系统构成,包括语词、句子、意象、音调、风格等,其内部的特殊组合方式仿佛包含有无限的意义生成可能性。
文学修辞形态:
文学话语的蕴藉特征常具体体现在含混和含蓄这两种修辞形态中。含混指的是看似单一明确的话语中蕴含多重不确定的意义;含蓄则是指有限的话语中隐含或蕴蓄着仿佛无限的意味。
审美意蕴:
文学作品的审美意蕴在文本中体现为话语的含蓄和蓄积深厚的蕴藉状态,与文学作品中语言、意象、意旨的组合层次密切相关。
文学活动通过具体的话语形式传达作者的意图,并留给读者广阔的解读空间,使得每个读者都能根据自己的经验和理解去领悟作品中的深层含义。这种属性使得文学作品具有超越时间和空间的普遍价值和永恒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