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是中国北宋时期的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由著名史学家司马光主编。这部史书共包含294卷,约有300多万字,历时19年完成。它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详细记录了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到五代后周显德六年(公元959年)的历史,涵盖了16朝1362年的历史。
《资治通鉴》的书名“资治通鉴”四字分别的含义如下:
资:帮助、可凭借。
治:治理国家。
通:从古到今,表示时间上的连续性。
鉴:镜子,含有警戒和教训的意思。
综合起来,《资治通鉴》的意思是“以历史的兴衰成败作为鉴诫,帮助治理国家”,即通过梳理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和变迁,总结出经验教训,供当时的统治者和后人借鉴,以加强国家统治和治国理政。这部书在中国古代史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对后世影响深远